手机短信在中国红透半边天,为什么在美国火不起来?电话留言是美国人的偏爱,为什么在中国就很难流行?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美国岩科咨询公司资深分析师林达•芭拉弼和马里兰州的市场分析师罗森索。
美国人认为短信问候不够礼貌“短信的发展跟消费习惯有关。”林达说,据他所知,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电话那头没人接,对着话筒说一大通留言,会让人觉得特‘傻帽儿’,所以中国的留言电话始终发展不起来。同时,中国人也比较含蓄,有些话不方便从口里说出来,通过短信就能得到很好的表达。而在美国,人们爽朗直率的个性使得大多数人更喜欢直接通电话。
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多达94%的美国人认为,只有手写的便笺、卡片或小礼物才是表达关心和拉近情感的最佳方式,用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别人表示问候,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
跟各电信公司提供的包月服务有很大关系美国各大电信公司提供的服务也影响了手机短信的普及。美国六大电信公司一般对客户都是推出包月计划,客户每月交纳40多美元或60多美元的固定金额,就可以享有1000分钟或1500分钟免费通话时间,超过这个额度的才另外单独收费,而且从晚上7时到第二天早晨6时的通话时间不计入额度内。所以,只要不煲电话粥,客户一般每月的通话时间绰绰有余。对手机短信等其他数据业务,电信公司一律单独收费,发一条10美分。这对于注重实惠的美国人来说,很不值当。
另外,罗森索说,电话留言在美国是商业上的通用做法。美国人认为,这种联系方式既亲切有效,又不另外收费,何苦还要发短信?
短信盛行是中国独特文化的一种体现短信盛行也体现着一种文化。在中国,手机短信除了传递信息,现在已经有了许多其他延伸功能。比如,交通信息、购物信息、促销信息都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许多朋友聚会也通过手机群发实现,甚至还有许多“短信写手”,发送一些“活色生香”的段子,短小精悍,意在字外,令人莞尔,得一刻轻松,这可是电话留言不可能具备的功能。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吧,林达觉得,美国人是不会这样的。
另外,林达还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就是美国人太高大,手指太粗,而手机却越做越小,他们懒得一点一点地在小小的手机上挑选字母,认为那样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不如留言来得痛快。
不过,虽然手机短信在美国尚未流行,但电信运营商们并没有忽视它的市场潜力。现在,各大运营公司的短信服务用户群正在不断扩大,也许有一天,短信也会在美国“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