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witter、Facebook、Foursquare、微博、街旁或者其他的社交平台流动着的,不仅有我们时常更新的生活信息流,还有我们在签到时留下的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展示我们的境况、递增朋友之间的感情。但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隐私正在被贩卖、正在被利用。近来有一个很有趣的调查显示,社交网络也许已经成为小偷行窃的利器。
理财机构Credit Sesame针对这一现象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颇为让人惊讶,不得不感慨这个古老行当——小偷也正在与时俱进。他们的报告称78%的小偷会使用社交网络踩点。下面让我们看看小偷是怎样利用社交网络来“窃取”你的财产的。
有78%的小偷使用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来寻找、观察目标“客户”。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还有74%的小偷会使用Google Street(google街景,可以很清晰看到实地照片)看看“客户”门前的状况,他们可谓知己知彼,将社交网络的能力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小偷练就这些“神技”也不无道理,因为有太多的人会在社交网络透露自己的实时信息,有15%的人会在Facebook 上报告自己已经出门了;有35%的人会在FourSquare和Twitter上展示自己现在的位置。正是这些无意中透露的信息充当了小偷的行窃情报。2010年,在英国因被盗而遭受损失的家庭数高达1402214户,白天的盗窃多于晚上,其中白天占20.5%、晚上占38.1%。平均每起入室盗窃,会造成2137美元的损失。
当然小偷也会有失手的时候,既然社交网络可以为小偷行窃提供便利,也同样可以让小偷现形。英国一个名为Matt Schubert 的户主通过家里的安全摄像头看到了正在行窃的小偷,他立马将小偷照片发布到了Facebook,36小时后他收到了500封email,最终通过网友的帮助识别并抓住了小偷。但这只是亡羊补牢的手段。
令人遗憾的是,在社交网络世界里,我们根本无法防范这些梁上君子对我们的“偷窥”。在没有社交网络之前,由于时间和空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我们私下里在某个圈子里说的话,很难进入另外一个圈子,更不会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就是说我们的信息可以被很好地区隔开来,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泾渭分明,小偷自然很难知晓我们的行踪。而现在的各种社交网络并没有很好地模拟现实世界,现实语境下的圈子是随着交流内容的不同而自由变动的。扎克伯格的“把世界都搬到网上”的梦想始终只是体现在量上,虽然也有各个圈子的设置,但这种设置无疑是僵化的、机械的。因此,在我们进入社交网络这个“平”的世界里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我们无数隐私的曝光,将自己置于整个世界包括小偷们的审视之下。
那么,针对这些聪明的盗贼,我们目前能做的,似乎只有牺牲一部分畅游网络的快感,提高隐私设置强度,交友要谨慎,不要随便暴露自己行踪,不要发布你的门牌号,避免发布家里的图片。当然,为居所增加更加坚固的防盗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